当前位置:文章中心>乡村振兴
动态 教育 法治 舆情 房产 视频直播 乡村振兴 公告 领导信息 今日头条

上栗县:“田螺”里的经济账

发布时间:2024-08-16 点击数:12771

“稻因鱼螺而肥,鱼螺因稻而优,企业因螺而兴。”近年来,上栗县因地制宜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充分挖掘本土历史人文资源和农业农村特色资源,顺应市场消费新需求、新业态、新场景,强化政策扶持引领,积极构建“产加销相衔接、贸工农相融合”的田螺全产业链。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是中国人祖祖辈辈信守的生存方式,这不仅是一种因地制宜的变通,更是顺应自然的中国式生存之道。

桐木镇,位于上栗县北部,地处赣湘交界,幅员约107.11平方公里,民风淳朴,彭林枝大叔是生活在桐木镇楚山村的原住民,年过五旬的他,对小镇几十年的光阴变迁了如指掌,对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如数家珍。

2015年,彭大叔从夜宵摊开始做起,以独有的秘方,赢得无数食客的青睐,2020年,他创办了彭记楚山田螺。

彭欢和荣端是彭大叔的女儿女婿,自厂子办起来以后,夫妻俩便在家帮父亲打理厂里的事务,从最初的家庭小作坊到如今年产值2000万元的大厂,里面少不了一家人对这份“美食”事业的热爱。

“我们聘请了50多名低收入人群和脱贫户在厂里务工,并采取‘企业+基地+农户’直接对接的方式,带动400余名农户养殖田螺1500亩以上,人均可实现年收入4.5万元以上。”彭欢说。

育养、拣洗、制料、翻炒……多年如一日的重复与坚守,鲜嫩味美的楚山田螺正走入家家户户的餐桌,味迹遍布大大小小的夜宵摊市。上栗的田螺产业也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状态,“楚山田螺”逐步成为上栗继“长平黑山羊”后又一张本土特色美食名片。

今年57岁的陈道神,是桐木镇城冲村1组的一名养殖户,四年前,他开始从事鱼、螺养殖。

“那个时候,实行鱼螺混养,主要收入还是靠卖鱼,大概一年能有一万三千元。”谈起养殖经历,陈道神介绍说,自己家里五口人,两个女儿已经出嫁,目前就自己和老伴、儿子在一起生活,但每年的收入只能勉强维持生计,为此,他一直寻找适合本地发展的致富之路。

经过多方了解和学习,他发现稻鱼螺综合养殖模式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于是,他毅然决然地投身其中,开启了自己的“立体”养殖之路。

今年3月份,陈道神通过村“两委”的帮助,承包了家门口30亩农田,进行稻鱼螺试种养。从土地整理、水稻种植,到鱼苗和螺苗的投放,每一个环节他都亲力亲为,不敢有丝毫懈怠。他每天早早地来到田间地头,精心照料着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

在养殖过程中,陈道冲充分利用生态循环原理,让水稻为鱼和螺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鱼和螺的活动又能为水稻疏松土壤、增加肥力。这种绿色、生态的养殖模式,不仅提高了农产品的品质,还降低了养殖成本。

经过几个月的辛勤付出,如今陈道冲的稻田里一片生机勃勃。水稻长势喜人,鱼儿在水中欢快地游弋,田螺也在水底悠闲地爬行。

“稻花鲤肉质鲜美,这不,近期就有人陆陆续续来我这里买,田螺长得速度不快,但是繁殖能力强,市场需求量大。我算了一笔账,我30亩地放600斤鱼苗,3000斤螺苗,等鱼长大了,一斤鱼大概能卖到20元左右,一斤螺能卖到2.45元,总收入就能达到5万元左右,加上30亩优质稻,预计能收36000斤,全部销售出去也能收将近5万块钱嘞。”盘算着今年收成的陈道神笑得合不拢嘴。

除了稻鱼螺养殖,今年,陈道冲还购进了2万尾罗氏虾在稻田里进行试养,“罗氏虾营养丰富,味道鲜美,个体大,生长快,易养殖,市场前景广阔,如果能养殖成功,将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据陈道冲介绍,目前稻鱼螺的生长状况良好,自己小面积试养的罗氏虾也长势喜人,按照市场行情估算,今年的收入有望突破10万元。

从“一田三收”到将来的“一田四收”,展望未来,陈道冲充满信心。他说如果有条件,将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提高养殖技术,让更多的人品尝到上栗县的优质农产品。

(编辑:李锡念)
来源:上栗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