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萍乡市安源区:生态修复“变废为宝”
安源区地处江西省萍乡市中心城区,“江南煤都”曾是它最响亮的“名片”,由于长期连续大规模煤炭开采,给这个老工矿区带来许多生态“伤疤”。近年来,安源区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按照“宜农则农、宜建则建、宜留则留、宜整则整”的原则,全力推进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工作。如今,废弃矿山已变成绿水青山,绿水青山正成为“金山银山”。
全域旅游助力矿区向景区转身
休闲步道两旁花草繁盛、山坡上错落有致地种着中草药……染满秋色的青山中医药健康养生小镇风景如画,花香、药草香沁人心脾。很难想象,几年前这里还是一个“千疮百孔”的废弃矿山。
“如今走进青山中医药健康养生小镇,入眼的是满目翠绿。闲暇时分,村民们三五成群在此休闲漫步,感受生活的新变化。”青山镇党委书记吴钢说道。
青山中医药健康养生小镇位于安源区青山镇青山村,为原萍乡市焦宝煤矿所在地,几十年的矿山开采导致当地水土流失严重,“青山”变成一座废弃矿山。为唤醒这一“沉睡资源”,安源区加快推进矿山生态修复,2017年在青山村建设中医药健康养生小镇,项目占地面积1850亩,以中医医疗为依托、医养结合为抓手,覆盖了医疗、文化旅游、养生养老、中医药教学培训、中草药种植、中药研发六大板块。
“安源区主动求变,将修复后的矿山打造成景区,生态‘伤疤’正逐渐愈合。”吴钢表示,通过废弃矿山整治、生态修复和景观提升工程,昔日满目疮痍的废弃矿山重焕生机,成为市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截至目前,项目已修复废弃矿山近567亩,其中中草药种植200余亩,带动周边300余名村民就业。
青山村的景象,仅仅是安源区矿山生态修复的一个缩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安源区积极开展废弃矿山环境整治,各地因地制宜,通过削方、平整、覆土、植树、栽花种树等措施,对露天采场周边、废渣堆、石堆及未利用地进行复绿彩化。同时,以保护生态为前提,大力推进生态旅游项目建设,曾经的老工矿区正向着全域旅游示范区转身。
安源区委书记李水清表示,安源区通过对废弃矿山生态修复,为市民提供了一处又一处山好、水好、景色更好的旅游景点,这些“涅槃新生”的矿山矿坑正以崭新的山水自然景观成为一处处打卡胜地,为助力萍乡“全域旅游发展特色区”建设贡献安源力量。
绿色发展解锁“幸福密码”
驱车沿着蜿蜒的乡村公路来到安源区王家源村,群山环抱的山村干净整洁,一栋栋建筑错落有致。“昔日王家源村灰山黑水,现在你看,青山绿水又回来了。”王家源村村民颜峰说道。
王家源村位于安源区高坑镇东南面,因矿产资源丰富,曾是远近闻名的“明星村”。2001年,由于国家关井压产政策的实施以及煤炭资源的枯竭,王家源村经济一落千丈,昔日的亿元村在2015年被列为省级贫困村。
开对“药方子”才能“拨穷根”。当地政府积极行动找出路,瞄准转型升级、推动绿色发展,下大力气推进矿山治理、植绿复绿等工程,不仅填平了多年遗留的废弃矿坑,还大大提高了森林覆盖率、改善了生态环境。通过矿山治理修复,如今的王家源村已成为国家级生态村。
不仅要环境美,更要产业兴,百姓脱贫致富才会有源头活水的长久保障。
在矿山治理中,王家源村向废矿要空间,集约土地推动产业发展。2016年,王家源村引进了荷树坪牧旅生态园项目,建起了肉羊养殖基地。“项目可实现年出栏约15万头。”荷树坪肉羊养殖基地负责人介绍说,下一步,基地将打造集种植和养殖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带动更多村民在基地务工。
像王家源村一样,青山镇乌石村也走出了一条治理修复与综合利用发展道路,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多赢。
青山镇乌石村曾被称为“乌黑村”,过去以水泥和煤炭为支柱产业,属于高污染高耗能的村庄。为了改善村民生活环境,实现绿色转型发展,青山镇积极进行土壤修复,同时流转1000亩土地推动特色种养发展,引进了乌石印象田园综合体,园内现有红心火龙果园300亩、七彩葡萄园60余亩、桑葚园50余亩,散养绿色生态土鸡年出栏2万余只。
乌石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赵全胜表示,通过土地入股分红模式,集体经济实现了年收入40万元。
绿色发展是解锁乡村振兴的“幸福密码”。李水清表示,安源区在谋划“十四五”发展新格局时就提出,生态文明建设要实现大跨越、民生福祉改善要实现大跨越。安源区立足实际、发挥优势,在山水之间谋转型求增长,探索出一条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宜居、宜业、宜游新安源正在加速成形。
生态修复让矿山“披绿生金”
在安源区城郊管委会略下村,数百亩采煤沉陷区变身“阳光花海”,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构成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生态修复为当地乡村振兴带来了更多选择。
“以前的略下村,到处都是小煤窑,道路泥泞。如今‘灰姑娘’变成‘花姑娘’,引得游客纷至沓来。”说起村里的变化,文招明笑容满面。
年过七旬的文招明是略下村村民,他曾是村里一家煤矿的经营者。高峰期略下村有大小煤矿38家,全村2000余人半数以上从事与煤炭相关的工作,那时的略下村还算富裕。2003年,随着煤矿的陆续关闭,很多村民下岗了,文招明也不得已告别矿井。
因煤而兴,也因煤而困。2016年,略下村依托近城且依山傍水的优势,按照“修复、保护、重塑”的思路逐步实施矿山复绿。同时,整合辖区旅游资源,打造“阳光花海”景区,修建游步道、休闲亭、停车场等基础设施,流转近3000亩山岭栽种海棠、桃花、樱花、紫薇花等花卉苗木3万余株……如今,略下村依托修复后的矿山打造了“春赏粉樱、夏观紫薇、秋览红枫、冬闻梅香”的四季赏花旅游体系,年接待游客超过20万人次。废弃矿山实现“披绿生金”,沉寂的小村庄也重新焕发活力。
从靠山吃山到养山护山,从地下开挖到地上开花,生态环境的改变,也给村民带来了增收致富的新门路。
赖清原来在村里的煤矿工作,煤矿关停后,他和很多人一样选择了外出务工。2009年,赖清回村开办了全村第一家农家乐。“村里环境变好了,游客越来越多,人气最旺的时候,餐桌从屋里摆到了屋外,我这农家乐一年下来收入可达30万元呢!”赖清说道。
如今,不仅村民办起农家乐、民宿,村里还成立了林木良种繁育、生态有机养殖等多个合作社,百姓日子越过越红火。
像略下村一样,安源区先后对4个矿区的矿山实施了治理,5000亩废弃矿山变成了绿水青山、金山银山。
萍乡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安源分局分党组书记、局长李继来表示,安源区通过对工矿废弃地生态修复治理,着力解决了乡村耕地碎片化、空间布局无序化、土地资源利用低效化、生态质量退化等问题,打造了集约高效的生产空间、宜居适度的生活空间、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
(编辑:李锡念)
来源:安源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