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打破高龄“魔咒” 萍乡市第二人民医院顺利为98岁高龄患者完成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
“人生最后一次骨折”
股骨粗隆间骨折,又被称为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髋部骨折,多发于老年患者,年龄大于70岁发病率高,女性高于男性。流病学统计显示,股骨粗隆间骨折占髋部骨折36%,占全身骨折的3.51%,也被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
许多家属误以为,老人年纪大了经不起手术,结果导致老人被迫卧床,饱受病痛折磨。事实上,对于高龄老人,经过全面的术前检查、评估、处理,在身体条件允许情况下,尽早手术可以让患者早期开展功能锻炼、下床、恢复正常活动,能够显著减低并发症发生率,让老年人重新“站起来”。
多年来,萍乡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团队针对高龄患者的治疗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已为数百名高龄患者髋部骨折成功实施手术,让患者重获新生。
近日,又顺利完成一例98岁高龄老人的右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术。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是怎么回事吧!
术前
术后
打破“高龄卧床”魔咒
高龄老人断骨重生!
2025年2月初,对于平时可以自己行动、甚至照料自己的98岁高龄的荣奶奶来说,意外在家摔倒可谓是一场无妄之灾。当时以为只是摔疼了,卧床休息了四天之后,见荣奶奶右髋部持续疼痛且出现肿胀、活动受限,家人急忙将她送至萍乡市第二人民医院。创伤急救中心副主任饶义康迅速为荣奶奶进行了全面的检查与评估,结果显示其右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
高龄患者手术耐受能力差,风险大,因此家属常常会选择保守治疗,但由于需长期卧床,可能导致褥疮、泌尿系统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各种并发症。而患者荣奶奶有高血压病2级、慢性支气管炎伴有呼吸道感染、脑内多发腔梗灶、主动脉及冠脉钙化等多种基础疾病,使骨折后情况更加复杂,如果处理不好将严重影响老人的生存质量。
患者进行病情评估后,被认定可耐受手术、但风险较大,创伤骨科团队征求了家属意见,家属仍希望尽可能地恢复老人晚年生活质量,选择手术治疗。为了确保患者手术的安全,创伤急救中心副主任饶义康为刘奶奶安排多学科联合会诊。在对患者进行充分术前评估,无手术禁忌症,创伤骨科主任欧阳少明带领团队为其在椎管麻醉下实施了右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术。手术顺利,历时约40分钟。
术后第三天,荣奶奶就能在家人帮助下下床活动。家属和患者本人都十分感激。
近日,电话随访,荣奶奶的孙子高兴地说道:奶奶现在恢复良好,原以为这么大年纪摔伤不会再站起来了,市二医院的医生技术好啊,奶奶现在每天开开心心的,真好!
市二医院再一次让高龄患者断骨重生,不仅展现了其在高龄患者手术领域的卓越能力,更体现了创伤急救中心团队和骨科医疗团队对患者生命安全与健康恢复的深切关怀与高度负责。
知识科普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病因
股骨粗隆间骨折通常由间接暴力或直接暴力引起,多发生于老年人滑倒摔伤。骨质疏松是该疾病的高危因素。大多由间接暴力(低暴力)损伤引起。少数由直接暴力(高暴力)损伤引起。
股骨粗隆间骨折如何治疗?
治疗方法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由于非手术治疗卧床时间长、并发症多、死亡率高。因此,国内外学者均主张积极早期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仅适用于合并严重合并症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
该怎么预防?
避免外伤是预防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关键,尤其是老年人,要防止摔倒。同时积极治疗骨质疏松等疾病。
防摔倒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坚持规律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肌肉力量、协调性、平衡性,从而减少跌倒的发生。
②遵医嘱合理用药,避免同时服用多种药物,用药后动作宜缓慢,以防跌倒发生。
③适当使用辅助工具,如拐杖、助行器等辅助行走。熟悉生活环境,家具摆放合理,预留宽敞的行走通道。
④调整生活方式,避免走过陡、过窄的楼梯,或台阶,上下楼、如厕时尽可能使用扶手。
⑤有视、听及其他感知障碍的老年人需要佩戴视力补偿设施、助听器等。积极防治骨质疏松。
专家介绍
欧阳少明
副主任医师,创伤急救科主任
江西省研究型医院创伤分会委员、江西省运动医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江西省保健学会康复医学分会 委员、萍乡市医学会创伤学分会常务委员。
擅长:各种复杂骨折的手术治疗,如关节内骨折,骨盆及髋臼骨折,率先自主开展经腹直肌外侧入路治疗复杂骨盆或髋臼骨折,且对各种慢性软组织损伤的小针刀治疗有一定的研究。

饶义康
主任医师,创伤急救科副主任
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微创治疗委员会委员;华东六省一市创伤外科青年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分会外固定工作委员会委员。
擅长:各种复杂骨折的开放及微创治疗,对于骨不连、感染性骨坏死、慢性骨髓炎等疑难复杂病例的诊治具有丰富的经验。率先在赣西地区开展“微创跟腱断裂通道吻合术”、“骨搬移治疗感染性骨不连”、“跟骨骨折经皮钢板内固定术”等。
(编辑:李锡念)
来源:萍乡市第二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