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东区:服务“一老一小” 托起“朝夕美好”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以应对老龄化、少子化为重点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健全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人口服务体系,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
一边是“晚霞”,一边是“曙光”,做好“一老一小”服务,实现老有颐养、幼有善育,是暖民心、解民忧的民生工程。今年以来,下埠镇持续加大民生领域投入力度,创新举措、攻坚克难,在农村养老、基础教育等多个民生领域推出了一系列务实之举,切实筑牢民生之基,不断提升辖区居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老有颐养,助力“一老”美好生活
为答好农村养老“必答题”,下埠镇充分发挥党员志愿服务队伍力量,积极探索农村居家养老新模式,努力让更多农村老年人享受幸福晚年生活。
探索农村居家养老新模式。下埠镇积极引导辖区各村依托各自资源禀赋,鼓励下埠村、木马村充分发挥村内闲置资产作用,打造“一老一小”幸福院,不断满足老年人对公共文化设施的需求。引导胡家村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模式,为辖区老人提供就餐服务,对不同年龄段的老人实行差异化收费,60岁以上的老人每餐收取5元,70岁以上的老人每餐收取3元。各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不仅提供餐饮服务,还设有活动区、阅览区、棋牌室等多个功能区,成为了老年人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胡家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大力实施志愿护老。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爱心志愿者等多方力量,全力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以老年群体的需求为导向,完善下埠村“智慧健康小屋”建设,由村干部、志愿者、村医等多方参与管理,为老年群体提供病症咨询和健康检查,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健康服务。同时,常态化开展防范电信诈骗宣讲、惠老政策宣传,提升老年人的防诈意识,帮助老年人切实获得政策福利保障。
依托“智慧健康小屋”开展爱心义诊
创新实施数字化养老。为提升辖区内农村老人养老品质,下埠镇依托“智慧养老平台”,开展“互联网+养老服务”行动。通过深入挖掘服务平台大数据,全面整合辖区养老服务信息,利用“和家亲”智能监控,加强线上监管调度与线下服务的实时联动,为独居或生活不便的老人提供安全保障。
志愿者走访独居老人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下埠镇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在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关爱管理等方面持续发力,努力让孩子们享受到更为均衡的优质义务教育和更加完善的农村基础教育。
整合资源,优化教育布局。为破解农村学校“小而散”“空心化”和学校师资浪费等问题,下埠镇采取“一村一策、一校一案、一生一档”的方式撤并小规模村级小学,创新优化整合六所村级小学教学资源,顺利完成下埠镇第一小学建设。在学校建设过程中,注重提升基础设施配套服务,除建设智慧教室、多功能图书馆外,还在校园内安装了118个摄像头,整校配备了1000套可躺式桌椅,为孩子们营造了安全、良好的学习环境。为解决农村学生“上学难”问题,采取政府和家庭合理分担交通成本机制,开设了4条定制公交线路,全面解决学生上下学问题。
下埠镇第一小学
志愿陪伴,丰富课外生活。积极引导辖区内学校成立课外活动中心,开设书法、舞蹈、二胡等多个社团兴趣班,不断活跃学生第二课堂。寒暑假期间,充分发挥全镇14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阵地作用,引导各村组织党员志愿者、返乡大学生志愿者和村“两委”干部开展假期陪伴系列活动。今年以来,开展学生防溺水知识培训、安全知识普及、绘画才艺辅导等活动20余场,让农村孩子的假期生活丰富多彩,让孩子家长安心又舒心。
党员志愿者开展假期陪伴系列活动
关心关爱,呵护儿童成长。联合湘东区社会培育发展中心联系,开展以“明日计划”为主题等一系列困境儿童关爱服务活动,在特殊节假日,为孩子们送去关心和关爱;连续三年积极申报“暖心卧室”项目,共计改善35户困难家庭儿童居住环境。发动各村综合体队伍开展护校护路、组织开展“爱心小屋”女童培优项目、常态化开展食品安全进校园等活动,下埠镇用一项又一项务实举措,不断守护着未成年儿童的生命财产安全,努力让每一位未成年人儿童都能健康茁壮成长。
综合体队员开展义务护校
“一老一小”体现民生福祉,牵动千家万户。接下来,下埠镇将进一步探索“一老一小”精细化服务新模式,用心用情用力托起“一老一小”稳稳的幸福,用“朝夕幸福”传递“民生温度”。
(编辑:李锡念)
供稿:下埠镇